【羊城晚报】出诊日突然遭遇居家隔离?女医生开视频为77名患者望闻问切

2022-11-30

      诊位上没有坐着专家,却摆着个笔记本电脑。

      专家透过屏幕向患者问询病情,助手在诊位旁帮忙开检查单、处方。

      11月28日上午,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陈玉清教授出诊的时间,可她却因“居家隔离5天”而无法赴约。

      停诊本是无奈之举,但作为一名知名妇科医生,陈教授考虑到患者能抢到号非常不容易,且其中有不少患者还是从外地甚至外省远道而来,她决定不停诊,而是在助手的帮助下,借助视频会议软件照常出诊。

      从早上8:30看到晚上7:30,中间只休息了一个小时,最后77名患者都如愿看上了病。

      在此次疫情期间,为了保障患者的就医需求,让患者少跑腿,中山一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尽己所能——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通过互联网平台“云接诊”,并通过专业配送公司把患者急需的处方药、腹透液送到管控区及广州市以外地区……11月以来,中山一院已有1700多名医护人员线上出诊,为12000余位患者提供了线上诊疗服务,5500余张药品处方(其中广州市内1000余张)陆续被送到患者手中。

 

      居家隔离,借助视频软件照常出诊

      陈玉清教授介绍,按照医院的常规做法,医生因特殊情况无法正常出诊的话,可以选择停诊,由医院通过微信、短信、电话等途径告知已经预约挂号的患者。

      “很多患者挂到号不容易,突然停诊肯定会让她们很失望,我突发奇想:要不尝试线上线下联合看诊?在征得患者的同意后,那天我在线上视频看诊、我团队的3名医生在线下门诊,他们协助问诊,上传必要的资料,现场完成妇科检查,开出检查单、检验单、药物处方、治疗单等。”

      “线上+线下”结合看诊手段,让来自省内外的77名患者顺利看病,需求、问题均得到及时解决。

 

image-20221130093712-1

陈教授助手(图中白大褂)先掌握患者初步情况,再由陈教授视频问诊

 

      “考虑到医院有部分检查,比如如B超是可以马上出结果的,我们会当天帮患者看报告,这样就免得她们多跑一趟,每个周一,我们接诊的时间差不多也要这么长时间(笔者注:10个小时)。28日那天的病人比平时少一点,但因为是首次尝试线上线下结合看诊,我们团队需要磨合费了些时间。特别感谢患者和医院对我们的信任,相信我们下次会做得更好!”陈玉清教授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说。

 

      云诊室助力疫情期间医疗保障

      中山一院作为华南地区的“龙头医院”,不仅服务广州本土患者,还服务大量外市,甚至外省患者。在此次广州疫情期间,为了让患者的医疗服务不中断,中山一院推出多项便民措施,互联网医院就是其中之一。

      患者可通过互联网医院智能导诊和专家门户提前了解专家特长,并查看线下号源、咨询号源及各类健康资讯。在复诊咨询过程中,专家可在线开处方、检验检查,患者通过线上检查预约,方便患者提前规划行程,省时又省心。

 

image-20221130093811-2

药师审核

 

      如患者需要线下面诊,也可预约线下号源进行复诊。如患者需要入院治疗,专家还可以在互联网医院开住院通知单,患者来院即可直接办理入院。

      互联网医院还开通了20余个疑难复杂病种的多学科MDT诊疗服务,患者一次看诊可获得多学科专家的联合会诊,得到科学、合理、规范的诊断和治疗。

 

      5500张处方配送到患者手中

      在疫情期间,中山一院互联网医院共开设200余个云诊室,1700多名医护人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线上出诊。

      11月以来,互联网医院已为1.2万余位患者提供线上诊疗服务,开出5500余张药品处方,患者凭处方就可以在家附近的药店购买处方药。此外,本月内,互联网医院还开出检验、检查3000人次,多学科MDT诊疗 50例。

      线上问诊可以解决不少患者的燃眉之急,但如何让更多患者接受这一方式,仍需要不断改进细节。

      陈玉清教授说,11月28日她接诊的患者中,有好几位此前已经在互联网医院问诊过,她也给出了治疗建议。但患者还是希望再找医生当面看看才放心。

      她介绍,有些情况,线下就医还是不可或缺的,尤其是对诊断不明、或即将制定第一次治疗方案的患者,医生也希望面诊;而对一些需手术的患者,医生更是要尽可能面诊,检查过患者身体状况,详细翻阅既往资料,评估风险,制定手术方案时才更有把握。

 

      腹透液、救命药配送到管控区

      广州近一个月来疫情暴发,导致部分在管控区内的腹透患者用药受到影响。

      11月24日,中山一院腹透中心收到腹透患者江女士的求助信息。江女士目前在海珠高风险管控区内居住,本人需要腹透,因家属感染新冠,且江女士家中已经没剩多少腹透液和口服药了,心急如焚的江女士求助腹透中心。

      对于长期需要透析的患者来说,腹透液是“救命药”。绝大多数腹透患者每月要消耗的腹透液至少为120袋,重量达240公斤。

      中山一院腹透中心通过互联网医院,联合医院相关部门和物流企业,成功将15箱腹透液和1箱口服药及时送达患者居住地的管控区外,通过交接,请区内医疗组送至患者家中,解决了江女士的燃眉之急。

      中山一院肾内科阳晓教授介绍,广州此次疫情发生以来,该院腹透中心确保了海珠区、白云区内等高风险区超过70名腹透患者安全,把腹透相关耗材和药品及时配送到家。

      为了提高配送效率,中山一院还为腹透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,并特别制定了疫情期间开药流程指引,“患者在网上申请后,医务人员快速处理,取药、联系配送企业、确认配送地点,确保及时送到患者手中。很多患者写来感谢信或锦旗表达感激之情。”阳晓说。

 
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

报道链接:https://ycpai.ycwb.com/amucsite/template11/#/newsDetail/120643/41205279.html?isShare=true

报道时间:2022-11-29